在ED中小丧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审判自己由自己虚化而成的现实世界。小丧对着魔镜进行了一次自我审判,可谓残酷至极。在小丧的人性中充满了无数矛盾,她是非常敏感的一个人,肇因于此小丧连对小优都没有办法吐露心声。她把大把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掌握越多的信息,却越发觉察到了自身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最后以至于好久都没和身边的人说上话了。

“停下,停下,看在上帝的份上,停下,亚哈”

water's lull. - tofuvi

《丧女》1 的后现代主义式表达

曾经听人说《丧女》2 这部片子挑观众,感同身受的认为是神作,没体验的说得一文不值,甚至说小丧讨厌到极点。无可否认,单纯从小丧的性格来说,确实不属于非常大众化的设定,但这正是小丧这个角色的价值所在。在小丧身上,我们看不到B型H系那样子的张狂,也感受不到恋爱研究所所散发出的女子力,更不似萌系后宫动画清一色的倒贴美少女,但是正因为与这些作品的不同,才应该是《丧女》这部作品的自身价值之所在。先不论深层次的东西,单单那份根据剧情切入切出相应OPED的诚意,也应该给予其更公正的评价。

好的作品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譬如《了不起的盖兹比》3 ,小说出版的时候并没有今天这样子的显赫地位。再如麦尔维尔,逝世时不过给个《纽约时报》上面豆腐一般大小的讣告,然而其代表作《莫比迪克》现如今已经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国民小说了。许多人对《丧女》这部作品存在相当多的负面印象,最典型的如小丧自己作死不可活,何必同情,说作品本身就是树个靶子骂家里蹲阿宅的也有之,当然也少不了单纯地认为作品纯虐博出位的,笔者以为这些看法多少有失偏薄。

作为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女主角,小丧在某些方面和《麦田守望者》4 中的霍尔顿有些许类似之处,在对待现实世界的问题上,两者都会自暴自弃无法自拔地陷入自己的精神世界,渴望朋友,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把现实和自己对立起来。对初中最要好的小优一口一个碧池,却无时无刻不想着小优,精神世界里把全班同学都骂了一遍,却又渴望自己能够受欢迎,融入进高中生活。

这种强烈的对比在丧女第五话的ED里也有深刻的体现,小丧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让她得以从对融入现实世界的渴望和惧怕之中脱离出来,回归到原初的纯真。在ED之中动画表达得十分清晰,事实上小丧对现实世界具有相当多的知识,换个角度,小丧之所以无法顺利地和别人说话,融入周遭的世界,其根本原因恰恰是因为对现实世界了解得太透彻。在第五话ED里,借助歌词观众可以了解到,小丧明白她在风俗街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的虚伪和诱惑,这是她害怕的原因,也是她为何可以把自己和世界隔绝开来的理由。她甚至为自己想好的一条退路,台词里唱道,因为无论如何我都是一个纯情派,这是自己欺骗自己的固有说辞而已。小丧并没有做到对现实世界的完全隔绝,她依然会以现实世界的规则和概念来掩饰自己对融入现实世界的渴望。

从这一点,观众也能更准确地把握《丧女》这部动画的脉络,从这点出发,让我们再来理解正常的ED吧。这版ED也有人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不是阅片的强者,但是至少在我的概念里,如此把全片主旨以ED形式来展现的确实非常少见。在ED中小丧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审判自己由自己虚化而成的现实世界。小丧对着魔镜进行了一次自我审判,可谓残酷至极。在小丧的人性中充满了无数矛盾,她是非常敏感的一个人,肇因于此小丧连对小优都没有办法吐露心声。她把大把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掌握越多的信息,却越发觉察到了自身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最后以至于好久都没和身边的人说上话了。她是不知道如何说话吗?还是想要每件事都力求做到完美,以实现她自以为的现实世界对她的认可?小丧越是想要使自己完美,却越是泥足深陷破绽百出,为观众上演了一出出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的故事。

《我不受欢迎,怎么想都是你们的错!》又称《丧女》,动画由Silver Link5 担纲制作,监督大沼心。大沼心6 师从新房昭之7,他的作品带有浓郁的新房风格。常常利用光影和字幕,制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这在《丧女》这部动画中体现得相当明显,《丧女》这部动画的艺术向倾向相当明显,画面跳跃感强烈,有时又相对有些抽象。作为监督的大沼心,很大程度上抓住了作品的精神实质,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似堂吉诃德般的悲剧性人物,在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相当多的后现代解构色彩,在作为主角的小丧身上赋予了更多后现代式的叛逆,以艺术化的映画语言对当代日本社会进行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批判。小丧所无法融入的现实世界,正是她在网络中所认知的以拜金为主导思想,光怪陆离的日本消费资本主义社会。而进入高中之后,小丧也实实在在地体认到了自己长大的事实,半推半就地被融入到了现实世界之中。

当然,小丧自身性格上的缺点,和略过敏感的神经让她拒绝了现实世界中人性善良的一面。身边的同龄人也是和小丧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青春烦恼,但是他们大部分不似小丧般敏感与博识,他们随着时间长大了,而停留下来的小丧却因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现实世界刻印下的印记,便刻意地疏远了他们,拒绝了他们的善意,这点也是小丧之所以让人讨厌的原因。社会是复杂的,非二元化的,《丧女》这部作品的后现代性在小丧身上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小丧自身有一套有悖于现实世界的对整个社会的理解,虽然偏激,固执,甚至于自私自利,但是全片一直以来都在试图营造一种社会对小丧终极包容的氛围,这点在11话结尾处委婉道来。很多观众对11话的表现也许并不感到满意,认为11话破坏了作品一直以来营造出的那种绝望感。但是正是因为11话结尾的存在,《丧女》才超脱出了哗众取宠的范畴,让之前的补刀具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使整部作品的主旨得以深化,其深刻性不亚于《麦田守望者》最后一幕,霍尔顿在公园看着妹妹骑旋转木马。11话结尾很甜,相对于整部作品来说,正是这样子的甜,让我们从感性角度看到了《丧女》这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一点上来看,11话结尾的ED可以说已经把创作者的意图,表达得非常直白了。

大沼心在《丧女》的艺术表达,实际上在欧美电影作品中相当常见。“停下,停下,看在上帝的份上,停下,亚哈”《勇士》8 这部电影以亚哈的形象堆叠在无法融入美国社会的军人反英雄汤米身上,而在走向和哥哥不可避免的决战擂台之上的汤米,最终原谅了酗酒伤害了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哥哥达成了和解。有时候现实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们却往往像亚哈船长一样追寻着那头桀骜的白色巨鲸。小丧怀念着纯真,憧憬着纯情,不免被现实世界诱惑,心中的烟花璀璨绽放,对眼前的爱情旅店却无语凝噎。会因为妈妈的一句话回复成守望麦田的孩子,却免不了以现实世界惯用的借口解释自己的懦弱和惧怕。敏感的小丧拒绝着别人的善意,却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奇迹的降临,心中咒骂着恋爱的小优,自身却总能在第一时间想起自己唯一的好友。有时候拥抱只需要一点点勇气,小丧却怎么也跨不出这一步,直到在第十一话中被学姐人性最本善的那一面所短暂拯救。

夢 - カ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