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傍晚源氏军队准备收兵的时候,从平氏的战船中突然开来一艘小船,船上站着一位装扮艳丽,美艳绝伦的少女,宛若天仙下凡一般,挥舞着金色扇子。充满杀气的战场一下子凝固了,无论是源氏军队,还是平氏军队都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幕。此时在万军之中,一骑独出,领受源义经命令的那须与一缓缓地张开弓弦,一箭射出,直中少女手中的扇柄。金色的扇子在夕阳中翩然起舞,闪烁着金光,最后沉入冰冷的海水之中。想了一想,这段文字非常适合几原邦彦的画面风格呢……

恐惧平凡的几原邦彦

“这样的你就很好”

晴朗的夜空下,星光于露天温泉蒸腾的热气中,迷离了凡人的双眼,不胜酒力的《美少女战士》的主创同事们,尽皆败下阵来,退回了自己的房间中,与这寂静却哀婉动人的星夜告了别。

月光下,唯有互为好友的两人依然在醉饮着美酒,夜与薄雾成了曼妙雅致的佳人,陪侍两侧。

庵野秀明1 和几原邦彦并肩而坐,这时,作为90年代轰动日本动画届的三大名作,其中两部尚在这两位灵魂人物的脑海中盘桓,各类奇思妙想不间断地冲击着两人的大脑。在这琉璃之夜,彼此的思想纠缠在了一起,撞击、融合,随之迸发出崭新的思绪,在这寂静的夜,几原邦彦也许真的在酒精的迷醉下,幽幽地说出了这么一句名对白。

“值得我对你有好感”

楓さん誕生日おめでとう! - ピロ水

动画届的时尚明星

一般而论,大部分人都会在脑中植根下这么一个概念,即只有不修边幅,不在意身材,发型混乱而缺少打理的OTAKU式人物,才会为了自身的理想投身动画界,成为内容的创造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动画界不乏追逐时尚的帅哥级人气人物,曾被媒体冠以“动画界的视觉系”名号的几原邦彦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例子。

曾经有人非常直接地问起过几原邦彦,渚薰是不是就是以其为原型设计的角色,几原邦彦的回答多少有点保守。他自认自己的美型程度如果作为渚薰的原型,会被渚薰的粉丝们恶揍,这在笔者看来,多少有些谦虚了。几原邦彦的推特上使用的个人照片,如果在不知道的人看来,也许会被误认成日本的时尚明星也未可知。

关于这则传闻的出处,正如笔者在文首所述,很可能是庵野秀明对这段往事的再创作,而几原邦彦本人也在某篇访谈中谈到,“我觉得那晚我和庵野聊天的情景,和真嗣与渚薰之间的交流有着同样的气息。在观看EVA第24话时,我也感受到了这种气息。两者都发生在温泉,自然不必说明。”似乎是侧面印证了渚薰的原型即是几原邦彦这一传闻。

与本人的时髦值相对应的,看过几原邦彦作品的小伙伴几乎大都会觉得他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不仅时尚,而且非常时髦。《少女革命》是几原邦彦离开东映,组建团队BE-PAPAS之后的第一部作品,不但大胆地进行了非常多了创作手法的尝试,同时也吸引了相当多的动画人才加入其团队,在给予他们充分的创作自由的前提下,肆意挥洒自己的想法,造就了一部相当了不得的TV动画。1997年获得ANIMATION神户最佳动画大奖的《少女革命》,其对业界的影响,和在观众中的地位,就不再累述了。

平凡生活浓缩成的戏剧

某本杂志曾采访过几原邦彦的母亲,问其对儿子的作品有什么看法,老太太觉得《少女革命》不知道在讲什么,唯独对《旋转企鹅罐》比较推崇。

动画的“时髦值”有时候对于动画监督并不是一个好的词汇,因为越时髦可能越是会让很多观众大呼看不懂,或者干脆套上各种人云亦云的符号。几原邦彦作为动画监督最辉煌时期的作品,《少女革命》即逃不出这一宿命。“女性主义”、“女权觉醒”是最常用来冠于《少女革命》之上的时髦词汇,实际上作品本身涵盖的内容,要更广更深厚得多。很多观众可能会一见作品的表面就下了判断,并不明智。几原邦彦对百合的看法可以佐证。

关于同性之间的感情,几原邦彦曾在《少女革命》的评论音轨中,讨论过不少关于百合的话题。于《百合熊岚》的采访中也曾提及自己并不反感世间的同性爱,几原说:“《百合熊岚》虽然有一些微工口的元素在里面,但是像'两个女孩子之间说悄悄话'这种纯洁无垢的场景,很难在其他地方见到了吧,我对同性爱的支持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吧。”可见几原邦彦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所谓“百合”爱好者,其本人也多次强调自己大男子主义的身份。笔者认为,他实际上只是喜欢同性爱中那些相对而言较为纯粹的一面,简单来说,大概比较接近柏拉图式吧。实际上其本人也并不偏执地只赞同同性爱,而反对异性恋。

“如果要描写现代的爱情的话,我认为百合这个类别是非常合适的。……而男女之间的爱,如果加上许多滤镜的话,是很难的,并不能很直白的表现出来。”不可否认几原邦彦对百合有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热衷,但是实际上以笔者自身的认识来看,这种情感要更复杂的多,也与其本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有些资料会把几原邦彦写成四国德岛县小松岛市出身,关于这一点,几原邦彦曾在2012年3月14日的推特中,澄清过网友的猜疑。原文这样写道:“不,我本人是大阪出身人士,德岛县虽然也有我的一个家,但基本没住过。”寥寥数字,信息量不少。几原邦彦自幼生长在单亲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也许是这样的身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几原邦彦就读中学时期,就没有少受过同龄人的白眼。在学校剑道部的经历也谈不上光明,本人甚至用了黑暗来形容。

“早点变成大人,就能早点从这里出去了。”1997年的《Newtype》的访谈中,几原邦彦回忆起中学时代的自己,这样说道。家庭的属性,中学时代的遭遇,剑道部里的经历,都可以在《少女革命》中找到蛛丝马迹。几原邦彦在关于《少女革命》的访谈中,曾经说过,欧迪娜是他想成为的人,而安希是现实中的人,大部分角色都代表了自己内心中的一面。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少女革命》虽依然是一部深具“女性主义”特点的作品,但在其作品的深处,则深深烙印着几原邦彦对于自身生活的认识,同时也形成了几原邦彦未来作品的特色。几原邦彦对于“大人”,对于“社会”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在作品叙事中,时常可以感受到的对于平凡的恐惧,一直贯穿于他的作品始终。这个深层次的思想内核,在几原邦彦的不多的作为动画监督的作品中,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ピングドラム - めふ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