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马克(德语:Erich Maria Remarque,1898年6月22日-1970年9月25日)德国小说家,主要由於著有《西线无战事》(1929)一书而知名。这部小说可能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雷马克18岁被徵入伍,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战后在他写作小说期间,雷马克担任赛车手和体育记者。《西线无战事》的情节就是描述士兵在战壕中刻板的日常生活,他们似乎没有过去,也不会有将来。它的书名,即战报中公式化的语言,很能体现那冷漠和简洁的风格,以轻描淡写的语言纪录每日的战争恐怖。该书出版后立即在国际上获得声誉,1930年根据它拍成的美国电影也同样获得成功。它的续篇《归途》(Der Weg zuruck,1931)描写1918年德国的崩溃。1932年雷马克离开德国,前往瑞士。1933年他的书被纳粹党查禁。1939年他流亡美国,1947年入美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定居在瑞士的龙科港(Porto Ronco),直至去世。他的其他几部作品多写欧洲政治动乱的牺牲者,其中有些相当成功并拍摄成电影,但风评都不及第一本书。↩︎
《西线无战事》(德文原名:Im Westen nichts Neues,英文原名: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发表于1928年,以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名字发表在《福斯报》(中间名“玛利亚”用以纪念其母亲),翌年单行本出版,共分十二章。《西线无战事》以一战中西面战线川为历史背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保罗·薄依慕和同学受到校长坎通列克及其沙文主义的煽动,满怀着狂热的“爱国主义热忱”投人到了这场所谓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在持续四年的战争里,他目睹了可怕的伤亡以及战争对人类肉体和心灵的摧残,见证了战争的非人道性。起初的“爱国主义狂热”荡然无存,留下的仅仅是肉体的伤痛和对德国军国主义以及参战目的的质疑。雷马克笔下没有富丽堂皇的军容和壮观的战争场面,只有恐怖、残酷、肮脏的战场。作为文学上新的里程碑,《西线无战事》反映了一名普通士兵真实的战争经历,被称之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